「因為十年前許下的夢想:我一定要讀博士。」靠著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的林建成,
去年考取清大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博士班,他不但一邊念書還同時還幫忙過世的父親償債近千萬元。
身上留下無數打工時受傷的疤痕,他說:「沒有挑戰,怎知極限?」
六年九班的林建成,有著超年齡的成熟。他說,一個人總要經歷痛苦、悲傷與絕望後,才會真正的成熟。
父親雖然是鋼骨結構公司負責人,卻因工作過於勞累,四十歲開始洗腎。為了分擔父親壓力,
林建成與雙胞胎哥哥林建廷從小經常到建築工地幫忙,十七歲帶著工人在台中火車站前統聯客運候車站,
從地基開挖至完工,只用了十六天。一邊工作、一邊讀書,就是要挑戰極限。
國三畢業前夕,父親因為幫人背書,意外捲入一場財務危機,兄弟倆被迫放棄普通高中的就讀機會,
進入台中高工進修部,白天到工地扛鐵皮、焊接、打雜,晚上再到學校上課。
從台中高工進修部到勤益科大二專,接著二技,始終懷抱著「博士」目標的林建成,靠著做鐵捲門、
鐵窗生意,不知不覺中還清父親留下的近千萬債務,「碩士班沒有夜間部,只好選讀白天。」
完成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碩士班後,去年順利進入清大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博士班。
由於打工環境離不開正在建築的工地,接觸的材料多是鋼筋,受傷機會相當多,身上到處是疤痕,
其中最嚴重的是左邊臉頰的撕裂傷,清楚可見。他說,那是一次搬運鋼構材料時,因閃避不及,
被一片鋼材削到臉頰,從左眼窩一直延伸到嘴巴,整片臉頰翻起,
「當時我站在二樓,只見臉上的血水直滴一樓地面。」心裡暗想:「事情大條了!」
擔心自己變成「刀疤教授」,還特別仔細照料傷口。
因為父親早逝,讓他深刻體會人生不只有工作、賺錢,要更懂得珍惜與付出。
父親過世後,弘道基金會幫助傷心的媽媽走出情緒谷底,林建成立誓要當老人家志工。
新聞出處
這篇文章很值得我們去省思,
有多少人遇到逆境的時候只會怨天尤人,充滿負面思想,而不能正面積極地去解決問題?
有多少人整天抱怨上司同事環境,卻不願意去做改變和冒險的挑戰?
有多少人無法了解珍惜和付出的背後可以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?
你的現況就是過去的累積,如果繼續做一樣的事,抱持一樣的想法,那未來也就是一樣,
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是知足和勇於挑戰的人,
知足的人,知道自己要什麼,所以他會知道怎麼樣讓他的生活達到他的目標。
勇於挑戰的人,一樣知道自己要什麼,所以他會面對挑戰和冒險,為生命創造驚人的價值。
最可憐的人就是既不知足又不敢挑戰的人,活在抱怨之中,卻又嫉妒別人的成就,最後活在自己編織的負面世界。